本网讯(文/赵永全 图/学通社)为持续提升对竹溪县县河镇县河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质效,积极发挥教育帮扶赋能乡村振兴。5月16日,在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驻村工作队、县河镇中心学校精心组织和学校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县河镇中心学校50余名师生走出乡村课堂,走进湖北医药学院校园和十堰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情系县河,筑梦未来”为主题的研学之旅。
寻访历史足迹,厚植家国情怀
上午十时许,来到十堰市博物馆(湖北南水北调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实物模型和互动展区,深入了解十堰历史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历程与十堰市作为核心水源区的奉献担当。当看到库区移民为“一江清水送北方”而背井离乡的故事时,不少学生红了眼眶。“我们要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当好‘守井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一名学生坚定地说到。

沉浸医学殿堂,点燃科学梦想
下午的行程聚焦医学与科学探索。在“雏鹰计划”社会实践队志愿者们带领下,参观了湖北医药学院校史馆、好人馆和名人馆,孩子们通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个个感人事迹,感受医学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和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济世、励学育人”的湖医药精神。

在科教楼一楼多功能厅,湖北医药学院退休专家廖广照教授以“从小立下爱国志,长大成为栋梁材”为主题,通过解析“国”之含义、爱国之意义与践行路径,为县河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教授红色故事,注入爱国精神力量。他结合“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50余年坚守边境、巡边20万公里的感人事迹,串联古代爱国典范——屈原以死明志的赤诚、岳飞精忠报国的壮志,生动诠释“爱国是信仰,更是行动”,激励广大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新时代书写担当篇章。

走进生命科学馆中,人体器官标本、人机交互系统、VR/AR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等掀开了生命奥秘的神秘面纱。“原来我们身体里藏着这么多‘零件’,医生们就像修理师一样厉害!”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新奇的发现。

在生物医药研究院,透射电镜下的显微世界、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让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触摸科研的脉搏。

教育赋能振兴,爱心接力续航
自2021年驻村帮扶以来,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驻村工作队便将教育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连续2年组织乡村学生到湖北医药学院开展研学,还邀请学校师生深入县河镇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帮扶活动,多次开展健康科普讲座、教学及心理健康工作培训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4年来,累计惠及学生500余人次,为乡村儿童架起了一座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
“组织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研学是教育帮扶重要创新载体之一,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钱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研学活动,让乡村孩子看到更远的风景,树立更大的理想,未来成长为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材。”
活动期间,学校关工委副主任李云霞同县河镇中心学校师生合影留念,李云霞亲切寄语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间飞逝,一天的研学活动很快落下帷幕,学校为每位学生送上研学学习用品,孩子们的欢乐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质朴纯真的笑脸上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返程车上飘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歌声。这场融合历史寻根、科学启蒙与红色教育的研学之旅,不仅让乡村学子收获了知识,更在他们的心田播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正如活动主题“情系县河,筑梦未来”所期许的,教育的星火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审稿人 张秋莉)
https://news.hbmu.edu.cn/info/1002/40218.htm